朱明荣,1956年1月生。1995年11月至2013年3月先后任嘉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区编办主任。2002年10月开始筹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2005年10月至今,担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人才工作和汽车人才研究,见证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嘉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我1999年底到嘉定区人事局工作,负责全区人事人才工作。当时市、区两级政府按照汽车嘉定的功能定位,对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正在进行全面的规划调研。大约在2000年下半年,上海市政府在安亭镇政府会议中心召开汽车城规划建设调研工作座谈会,会上市政府发改委的领导在讲话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他说,将来上海国际汽车城成败的关键在人才,希望嘉定区人事部门能提前介入汽车城建设,超前研究、规划汽车城的人才工作。
这次会议对我触动很大,局班子的几位领导一起研究决定: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将人才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跳出党政机关的范围,将人才工作的触角伸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针对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启动建设,我们在人才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组织专家,对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发展战略进行立项研究。当时我们请上海市人事局人力资源研究所的沈荣华所长领衔,对安亭地区汽车人才工作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完成了一份《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发展战略报告》。这份报告中最关键的有两条。
▼
其中一条是“先一步、高一层、国际化”的九字方针。当时汽车城人才总量不足一万。我认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的重点在“国际”二字,其人才工作理念必须领先,人才的结构必须合理,人才工作的目标一定是国际化,所以我觉得当年沈所长提出的这九字方针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另一条是抢滩安亭,提前布局,在汽车城筹建上海汽车人才市场。为什么说抢滩安亭呢?当时市政府的调研座谈会之后,汽车城的建设全面展开,各路人马都涌向汽车城。在安亭镇政府前面的墨玉路一片繁忙,办公空间非常紧张。当时我带了人事局人才市场的同志,几番走访,最终才在新词大酒店对面找到了8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楼上办公,楼下为人才交流大厅。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到2000年底,一个专业性的汽车人才市场在安亭开张了。
开张之后,在上海市人事局的支持下,上海市汽车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相继挂牌成立,长三角地区汽车人才招聘会也同时在安亭汽车人才市场举办。而且正是这个安亭汽车人才市场,引发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建立。
2001年汽车城建设全面启动,我们围绕汽车城建设和汽车人才的集聚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是我带人北上南下招聘人才:组团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聘优秀人才,特别是鼓励嘉定籍大学生回家乡创新创业;带队去广州参加科技部、人事部组织的留学生交流洽谈会,在留交会上组织上海国际汽车城专场,宣传推介汽车城,招聘海外人才。
其次,通过吉林省人事厅、湖北十堰市人事局,协调安排走访长春中国一汽、湖北东风公司,并且在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湖北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专场,宣传推介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与人才集聚政策。
第三,在上海市人事局的支持下,会同上汽集团制定了《上海市汽车紧缺人才目录》,并配套出台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并组织了一次有一定规模影响的人才选拔活动,叫“上海国际汽车城首届汽车人才精英赛”。
就是在较短时间里一系列的活动举措,引起了人事部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大约在2001年上半年,中国人科院原院长王通讯专程到安亭调研汽车人才市场。听了我们的介绍,王院长说:虽然安亭汽车人才市场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我看了你们对汽车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和人才战略,你们有这个条件和基础,这个地区的汽车人才工作将来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人事部有一个中国人才研究会,下面有十多个专业委员会,有经济的、金融的、文化的,唯独没有汽车的。你们不妨研究一下,可以筹备建立一个汽车人才研究会,作为总会的一个分支机构。这样可以争取国家人事部、民政部的支持,将来这个地区的汽车人才工作,可以引领行业、引领全国,进而与国际接轨。
王院长的一番话让我们备受鼓舞,也让我们看到了做汽车人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最先提出汽车人才研究会构想的是王通讯院长。
汽车人才研究会刚刚开始筹建的时候,除了概念之外是一张白纸,一无所有——没有专职的人员,没有办公的地点,更没有办公的经费。完全是因为领导这样提醒我们,我们凭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去做的。
我们当时做的第一步工作是什么呢?先在网上查相关资料,浦维达教授起草了一份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筹备的章程。浦维达是筹备汽车人才市场时,我们引进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汽车专家。起草这份章程两个月之后,我们利用王通讯院长在上海参加一个国际化人才论坛的机会,请他把关筹建章程。他审阅了章程,并原则同意我们的筹建方案。我们根据他的建议,按照程序,通过市人事局逐级申报,上报至人事部。
同时,为了争取国家人事部的支持,同年底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情。我们获知,人事部分管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徐颂陶,将出席江苏镇江海外留学生园区揭牌仪式。当时嘉定区委组织部新到任的汪紫俊部长,全力支持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筹备。那个时候他到嘉定还不到一个月,连夜随我们赶到江苏镇江,利用会议间隙,当面向徐部长汇报嘉定区委、区政府对组建国家级汽车人才研究机构的态度,希望徐部长予以关心和支持。两位部长意见高度一致,共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将创建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于是,由我牵头的秘书处筹备班子正式成立,并根据徐部长要求,人事部正式行文向民政部申报组建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第二年,2002年10月,在安亭镇政府会议中心,人事部张学忠部长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安顺,共同为筹建中的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筹)揭牌。至此,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筹备工作才算正式展开。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汽车人才研究会从2002年开始,一筹就筹了三年,民政部始终没有批下来。主要问题是什么呢?首先,一个国家级的行业社团机构,为什么是一个地区的人事局在操办,至少也应该是上海市人事局;另一个问题,虽然国家层面也有不同系统的人才机构,但在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建一个国家级人才机构从来没有批过。
为了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先后多次去人事部、民政部走访汇报,通过区民政局、市民政局协调,通过嘉定驻京办的领导帮忙联系,牵线搭桥,与民政部相关部门沟通协商。
2005年上半年,我去人事部向徐部长汇报这件事,徐部长十分重视,他说:
就这样,在徐部长的全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筹备,民政部最后下发正式批文。
2005年12月,我们在区政府旁边的上海汽车活动中心举行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徐颂陶副部长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斯宪同志,共同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揭牌,并分别致辞、讲话。
▼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揭牌成立
2006年9月29日,我们在嘉定举行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大会,原机械工业部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邵奇惠部长出任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万钢、付于武、李庆文、竺延风、徐平、胡茂元、徐和谊、李书福等成为副理事长,首届理事会成员88人。
▼
汽车人才研究会从筹建到发展得到了市、区各个方面的全力支持。时任上海市人事局局长的丁薛祥曾说: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搭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中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等服务平台、开展多项具有行业高度的汽车人才研究课题、坚持举办两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等举措,不断聚集、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影响力。并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拓项目、引智力、聚人才等多种形式导引行业资源聚焦嘉定,反哺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与发展。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从成立时定位就非常清晰,要立足上海,面向国际,服务全国;整合资源,集聚机构,服务上海。从立足上海到最后服务上海,这十多年来,我感觉比较有影响的有这样几件事。
一个是围绕中组部海外人才基地的申办和获批,在汽车城推进了一系列的工作。2008年中央开始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引才工程,当时嘉定以安亭汽车城核心区为一个园区,向中组部提出申报国家级海外人才基地。我们在和中组部沟通过程当中解到,一个区域作为一个园区申报,首先要经过国家科技部的初审同意。为此,邵奇惠理事长亲自与科技部万钢部长联系,因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落户在嘉定,希望科技部对嘉定汽车人才工作予以特别关心和支持。2009年3月5日上午,我陪同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区长孙继伟,去万钢部长办公室汇报筹建海外人才基地事宜。在听完我们的汇报之后,他对上海国际汽车城筹建海外人才基地的事作了重要指示,讲了这样几层意思:
他说:金书记,孙区长,听了你们介绍,首先,我认为嘉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以及上海国际汽车城将近10年的滚动开发,这个地区已经具备产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向中组部申报国家级海外人才基地非常有必要。
第二,我跟俞正声书记说了,上海是能够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将来在全世界至少在中国国内,这个地区一定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心。
第三,你们向中组部提出申报建立国家级海外人才基地,就是建人才特区,在局部地区用特殊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创业发展,这一点你们要向江苏无锡学习。
第四,你们建国家级人才基地,邵奇惠部长很有眼光,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落户在嘉定,但是还不够,你们必须通过邵奇惠部长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争取中国汽车全行业对嘉定的支持。
这四条指示为嘉定产业和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万钢部长的指示,嘉定区委、区政府及时予以贯彻落实。2009年4月10日,区委曹一丁副书记带领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汽车城、安亭镇、开发区等10多个委办局的一把手,到江苏无锡学习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经验。在学习无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定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八条人才政策,包括按照市场价给予优秀人才6折购房,向中组部申报。2009年4月20日,在上海车展期间,成立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万钢部长、苗圩部长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亲临揭牌并讲话。2009年7月18日,上海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基地揭牌,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园。2010年2月1日,在嘉定区政府举行中国四大汽车行业组织联合入驻汽车城揭牌仪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机构在上海国际汽车城设立办事处,与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实行联合办公。
经过半年多的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组部海外人才基地正式获批。2009年10月22日,在大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开幕式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授牌仪式上,孙继伟区长从中组部领导手里领回来了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颁发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第二批)的铜牌。当时二批全国共有67个基地,以汽车城为园区申报的,只有嘉定。目前,嘉定地区已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上海“千人计划”人才139名,其中大多数跟汽车产业有关。这对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汽车人才研究会落户嘉定,不仅仅推动了国家级人才基地的建设,还围绕这个地区汽车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多方协调,力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扶持政策落地嘉定,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十多年来,我们做的特别有意义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争取国家科技部支持,将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核心区落户嘉定,这对嘉定产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记得是2010年7月,万钢部长在美国参加第一届国际清洁能源部长大会,中国率先提出每个国家选定一个城市作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当时全世界共有8个国家响应,中国作为倡议国选定哪一个城市作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这对中国及世界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万钢部长在会议结束回国的路上盘算几个候选城市:一个是深圳市,二是天津滨海,三是上海嘉定。当时随万钢部长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同时兼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他力荐上海嘉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核心区,并及时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作了汇报。
那天晚上已经很晚了,付于武理事长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他说:
当时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不少阻力,一时无法推进。无奈之下,我跟汽车城荣文伟总经理,直接去找孙继伟区长,转达北京付于武理事长的建设性意见。孙区长听了我们的汇报,顿感事关重大,责令我们第二天就去北京,与付于武理事长对接。付于武理事长为了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核心区落户嘉定,在酝酿、推进的各个环节都做了周密安排。当时全国有三个地区都在为争取这个重大项目落地抢时间、摆优势、做方案。我们也是争分夺秒,一个月里面我四次去北京,最后一次是陪孙继伟等区领导向万钢部长汇报。
嘉定如何创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最初的方案,也是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跟汽车城相关部门的同志关在宾馆里面讨论起草的。后来,我们在汽车城荣文伟总经理的带领下,会同同济大学相关专家几经修改,最终形成了给科技部的汇报方案。一个基地,两个俱乐部,三个平台,四个中心的建设性意见就是这么出来的。万钢部长听了我们的汇报,原则同意了上海作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嘉定作为核心区方案,建议我们通过上海市科委按程序上报。
但是我们碰到了一个难题,在前期沟通协调过程中,上海市科委还不知道这件事,于是科技部就给上海市科委作了指示。我与汽车城荣总专门去市科委做专题汇报,介绍了项目的前因后果,然后把调研方案和申办计划上报了市科委,市科委采纳和完善了我们前期的调研方案,并形成了上海市政府的意见向科技部正式提出申报。2011年4月22日,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东郊宾馆隆重举行,万钢部长和韩正市长为“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揭牌,嘉定成为核心区,开展电动汽车的先行先试。
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落户后首个核心功能性项目:试乘试驾体验中心
这是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转型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由于抓住了这个机遇,紧随其后的2016年工信部主导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又相继落户嘉定。这样《中国制造2025》中汽车行业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都落户在了嘉定。这在全国其他汽车产业基地是没有的,这就是嘉定的优势和实力。
当然,汽车人才研究会围绕嘉定汽车产业发展,还做了其他一些相关的服务。如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汽车人才系列培训;成立了上海嘉定区汽车人才研究会,搭建区域人才服务平台;举行2016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合作开展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安亭指数”研究等,让中国汽车行业聚焦汽车嘉定的发展……带来汽车嘉定的影响力和品牌与日俱增。
2017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团队荣获上海国际汽车城优秀团队特殊贡献奖,这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对我们的工作鼓励和肯定。
上海国际汽车城是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备的地区,尤其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又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这里也是各类人才的集聚区。
这几年我在工作中接触不少的企业老总,他们普遍看好这个地区的发展,愿意到这个地区投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中了这个地区的人才和产业的氛围与环境。他们认为看一个地区的人才工作,不在于现有人才的多少和人才质量高低,最关键的:
一是能不能快速集聚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有没有我这个产品广阔发展的市场空间,三是能否有为我这个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政府。人才、市场、服务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围绕嘉定产业与人才发展,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先后通过举办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中外汽车精英嘉定之夜、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座谈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解读报告会等活动,组织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现状调研、汽车海归人才发展环境等课题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引入行业智力,服务嘉定。应该说,在智力服务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服务。
嘉定不同于国内其他产业基地,从上海国际汽车城启动建设后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定位、新的动能,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我们汽车人才研究会就围绕这个地区的发展,阶段性地整合行业智力支持嘉定工作,比如说“中国汽车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研究。”
▼
比如建议建立嘉定汽车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新体制,积极打造国际汽车城升级版,其中包括创建世界汽车产业战略研究院,建立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俱乐部和安亭论坛,建立国际汽车城创新人才联盟等。
更重要的是,此次课题研究还提出了关于创建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思考。在调研访谈中,围绕嘉定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定位,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战略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提出:
赵福全教授的战略思考引起了嘉定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积极协调、支持赵福全教授及其团队对嘉定汽车城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先后为嘉定“十三五”汽车产业规划、汽车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嘉定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目前,该团队通过四年多的打磨,已向嘉定区提交了一份《嘉定建设新时代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战略行动方案》。这份《行动方案》从世界格局、中国特色、长三角优势、上海嘉定产业基础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坚定了嘉定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信心与决心。不仅仅是赵福全,像这类重大战略的决策咨询项目,汽车人才研究会首任理事长邵奇惠,现任理事长付于武,副理事长董杨、李庆文、汪大总等行业领导和专家都全力支持嘉定,经常为嘉定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目前,嘉定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战略行动方案,已经引起上海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嘉定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口述:朱明荣 文:刘丽繁 陈景阳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