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快乐
一、全球电商化大势所趋,重视海外映射下的国内电商股!
墙里开花墙外香,2017年以来中概电商股屡创历史新高。1月25日(周五)美国市场中概电商产业链公司表现抢眼,阿里巴巴(+3.47%,市值达到5256亿美元)、京东(+6.59%)、微博(+4.28%)均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唯品会(+4.87%)、宝尊电商(+3.42%)亦达到/接近近一年来高点。复盘中概电商股价走势,国内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些公司在美股市场获得极大认可,在经历2017年大幅上涨后,2018年开年以来中概电商公司依然受到市场追捧,唯品会(+50.6%,受腾讯京东入股刺激)、宝尊电商(+25.6%)、京东(+21.9%)、阿里巴巴(+19%)。
同时2018年投资者对于美国本土电商也高度认可,以亚马逊(上涨+19.9%)为代表的美国本土电商公司,以及以沃尔玛(上涨9.8%,2017年以来大幅加大电商投入)为代表的转型美国本土零售公司同样表现不俗,全球电商化趋势成为产业共识。
相反在A股市场,以苏宁云商、南极电商、跨境通为典型代表的电商产业链公司经历了2017年的持续低迷,2018年表现仍严重跑输指数和美股相关公司。
从估值来看,
如盈利能力与估值
1)同样以家电/3C为核心品类,且盈利能力尚未释放的京东和苏
宁做对比,京东18年0.97XPS,0.48PGMV,对应30%预期收入增速;苏宁云商18年0.5XPS,0.38XPGMV,对应同样30%预期收入增速;
同样大多数销售依赖于阿里平台的宝尊电商和南极电商做对比,宝尊18年35.2XPE,对应70%预期净利润增速;南极电商18年22.7XPE,对应50%预期利润增速。A股电商产业链相关公司相
对美股上市同行估值优势已经凸显。
国内零售市场电商化趋势不可阻挡,电商产业链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成长渠道。根据商务部数据,2017年国内实物网购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至5.48亿,社会零售总额/百家重点零售公司(线下为主)销售同比增长10.2%/2.8%,实物网购在社会零售总额中占比提升至15%,线上线下渠道消费增速剪刀差依然明显,电商依然是国内最为重要的零售成长渠道。
从成长动力来看,网购规模可以分解为网购用户数和单用户消费金额的乘积。电商行业发展初期以绝对价格优势吸引8090后消费者,享受用户规模红利;
而发展至今,年轻一代消费习惯已彻底养成,对网购的依赖程度持续增加,表现为单个用户网购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占比大幅提升。以阿里巴巴用户数据为例,FY2017,阿里一年内的新用户(2016年注册)人均消费38单、涉及9个品类、年消费金额约3000元;作为对比,阿里五年老用户(2012年注册)人均消费123单、涉及24个品类,年消费金额约1.2万元。
国内电商兼具效率和规模优势,是引领消费渠道整合变革的核心力量。我们曾在2017年中期策略《白马与成长绽放,电商充满想象空间》中详细对比了中美电商行业现状、竞争格局以及微观龙头公司表现。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工成本低的大环境促使电商发展领先全球,以渗透率衡量(电商在社零中占比)
中国电商领先美国2-3年,且从微观龙头公司来看,美国市场线上亚马逊和线下沃尔玛、好市多等零售龙头是同等体量竞争对手,而中国市场阿里巴巴3.8万亿元(FY2017)、京东6582亿元(2016)的交易规模碾压线下玩家,中国电商业态领先,且兼具效率和规模优势,使得中国电商具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以阿里巴巴和京东(腾讯)为代表的电商龙头公司频频入局线下亦表明,除线上之外,电商龙头积聚的用户、资本、规模和数据优势,使其已具备进一步推动国内零售市场整合变革的能力。
国内电商是引领消费渠道变革的核心力量,电商细分红利业态是高成长公司集中营。品牌电商、电商服务、内容电商、跨境出口电商等重点细分领域仍处于高速成长的红利阶段,前景值得期待。伴随着互联网巨头对线下的渗透,线下资产价值确实在重新定义,但对于大多数的品牌和业态而言,如何在巨头赋能生态下积极拥抱电商浪潮仍是当前最重要的思考。
2017-2018年海外上市的中概电商公司持续上涨印证全球电商化大趋势,也进一步凸显A股电商公司的估值优势,海外映射下也有望推动相关A股公司的价值重估。建议重点关注南极电商、苏宁云商以及跨境出口电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