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镖局-化工供应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危化镖局官网

危化镖局
欢迎登录危化镖局
验证码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危化镖局 > 资讯内容 > 正文
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揭秘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
【MOLBASE摩贝】 2019-04-01 19:16:19 1525


以史为鉴!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工事故。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场灾难而远高于其他印度城市。由于这次事件,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Bhopal)贫民区附近的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时至今日,已经至少造成了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20多万人永久残废,而幸免于难者几乎都有呼吸问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化学工业事故。直到今天,在该农药厂周围地区依然有明显的化学残留物,这些有毒物质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导致众多当地人生病,孩子、婴儿的状况尤为严重。

袋子中全部是遇难民众的尸骨

博帕尔是印度重要的小麦产区,农业是所有经济后发国家的命脉。在中国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同时,印度政府也为了解决十亿人口的口粮问题掀起了农业“绿色革命”,于是大量化工厂被兴建,博帕尔摇身一变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美国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在此时提出的开办杀虫剂农药厂的建议理所当然地被印度中央政府采纳了,于是1975年,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场正式开始运营,它属于UC旗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所用主要原料是一种被称为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

这种液体沸点只有36 -39 ℃,本身具有挥发性且易燃、易爆,燃烧时会产生氰化氢与氮氧化物等剧毒气体。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事件中死去的儿童,这张照片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曾被纳粹用来毒杀犹太人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整整有45吨。事发当晚负责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也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知道储藏MIC意味着要面临很大的危险。所以没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气体,也没有人敢长时间地储藏它。”

在该公司例行的日常保养过程中,由于工人失误,导致有水流入到了装有MIC气体的储藏罐内,这是储藏罐不能承受储藏槽内骤升的压力而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3日午夜0时56分,伴随着一声巨响,毒气直冲云霄,形成蘑菇状气团,并迅速扩散。农药厂在数分钟后关闭设备的措施丝毫不能阻止泄漏的30吨毒气迅速扩散。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3天之内,当地有3500人死亡,印度医学研究会的调查数据则显示死亡人数至少在八千以上。

与博帕尔地区星罗棋布的工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寥寥可数的医院以及医疗人员极差的专业素养,这也是导致伤亡人数如此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街上成群结队等待治疗的受害者

25年之后的判决:历史上最慢的第一步

更加让人愤怒的是,灾难发生后,该公司非但没有对当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与建议,反而试图把灾难的严重性和影响故意说得轻微些,即使灾难过后的几天,公司负责人捷克森布朗宁仍旧对外强调这种毒气“仅仅是一种强催泪瓦斯”,这种口径在他们得知已经有数千人死亡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而这样说唯一的理由,居然是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维持公司的良好形象。

2010年,印度一家地方法院终于对1984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做出了姗姗来迟的判决,UCIL的8名印度籍高管被裁定因玩忽职守导致他人死亡,各自将面临最高两年的有期徒刑(其中一人已经死亡)。当天,就有数百名幸存者家属和环保人士聚集在法院周围,抗议这简直是荒谬的判决结果。而这迟到了二十五年的判决,也被环保组织嘲讽为“历史上最慢的第一步”。

维权人士和幸存者在DC门口组织的抗议活动

而当时该公司的美国老板安德森曾短时间被捕,但很快就离开印度回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印度法院的审理程序中露面。印度政府为了引渡此人,至今仍与美国政府交涉中。UCIL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过4.7亿美元的赔偿金,但印度方面原本要求的赔偿金额高达150亿美元。因为毒气泄漏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们因为这笔“数目巨大”的赔偿金,获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赔偿,但仍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起过无数次维权活动的印度民间团体,他们的抗议和演说一次又一次提醒着世人,控诉着UC的滔天罪恶,而在为这些受害者贡献了一份力量的无数人中,最特别的则是一位传奇的英国人——《人们都叫我动物》一书的作者因德拉·辛哈。

“人们都叫我动物”

“我的故事是一曲捧腹笑着唱出的悲歌。如果你觉得故事太残酷,那是因为我述说的方式太过诚实。”这是2008年“英联邦作家奖”区域奖获奖作品《人们都叫我动物》的主角“动物”说的话。

《人们都叫我动物》书影

而这个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维权运动,行走时必须四肢着地的“动物”的原型,就是一位在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中被毁掉了脊椎的孩子。在1984年12月3日的夜晚,不知道出现了多少这样的动物,他们“曾经是个人”,他们不再被同类当人看。

译者路旦俊先生在该书的后记中描述了辛哈传奇的一生。因德拉·辛哈的父亲是印度海军军官,母亲是英国作家,年轻时求学于英、印两国多所学校,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的英国文学学位。毕业后的辛哈投身广告业并取得巨大成功,被评为有史以来英国最出色的十位撰稿人之一。瑞士人阿拉斯泰尔·克朗普顿撰写的文案界的经典著作《全球一流文案》(The Copy Book)一书中对辛哈有专章介绍。

然而在1993年,印度维权人士找到了辛哈,请他为修建一座医院捐款,这座医院的主要功用即是用来帮助博帕尔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功成名就的辛哈由此了解到这件惨案的始末以及博帕尔地区的民生状况,于是他为了这座医院在《卫报》上刊发了一个特别广告,由之产生的轰动效应获得了大量捐款,而因此得以落成的医院迄今已经至少免费医治了三万余人。

这次事件对辛哈的触动远远不止于此,他在1995年45岁生日时毅然决然地做出决定——放弃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的广告事业,并且要为博帕尔受苦受难的人们创作一部小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罪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2007年他终于完成了《人们都叫我动物》,一举震惊了世界。

2009年,一位物理治疗师和博帕尔地区一个七岁孩子的脚

(来源:澎湃新闻网)


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支持!危化镖局(www.weihuabiaoju.com)
0
  • 推荐阅读
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