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期文章
文章性质:转载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公众号 全文共2880字, 阅读约需 5.76分钟
原标题:快递行业30年,外资不见了,邮政下去了,连顺丰也要被反超,终究还是阿里的天下?
我国的快递行业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
1985年, 中国邮政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唯一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企业。
随后其他国际快递巨头,如DHL、TNT及UPS等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
直到1993年,顺丰和申通才成立。
圆通,中通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明明国际快递巨头先展开的业务,但为什么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国际四大快递巨头早就看到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我国政府对国际快递巨头的严格控制还有它在中国的主要市场是国际快件,导致了其不为平常人所熟知。
更致命的是,中国民营快递快速发展的冲击。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中创国发
在快递市场早期发展,网购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的时候,我国非邮政快递业务量占比一直都很高。
到了2008年,非邮政系统业务量达到11.7亿件,比重在不断加大。
随着我国快递企业的发展,快递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整体上,我国快递行业的收入主要还是集中在业内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里。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中创国发
从行业利润集中度的走势中可以看出,我国快递行业的利润集中度正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中创国发
如果从08年的收入来算,邮政仍然占据第一位。
但是其市场占有率已经由上世纪的80%以上进一步下降为25.82%,外资企业是因为占据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收入才显得较高。
而民营企业中,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是顺丰、申通、宅急送和圆通,他们正通过低成本和贴近市场的运营方式扩张,一步步占领国内快递市场。
还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此时的市场份额里,还没有中通。
快递的发展离不开电商的发展。
2009年至2015年是电商行业的成长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商迅猛发展。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快递服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的四成到2013年升至六成。
而且2013年一季度快件量首次超过了邮政函件量,这说明中国消费对快递产品的消费量正快速增加。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到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
搭上顺风车的民营快递,在2010年到2016年期间,快递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快递增速一度达到50%以上。
在电商时代,民营快递企业抓住市场契机上市。
2016年10月20日圆通速递借壳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快递第一股。
同年10月,中通快递在纽交所上市;12月,申通快递借壳在深交所上市。
可以说,2016年是快递企业上市元年。
图片来源:2016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
随后,韵达和顺丰也借壳A股上市。
然而这个市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国通快递却在公告中用“江湖险恶”来形容如今的快递行业。
去年以来,有二三线快递退出了这个行业,现存的也大多举步维艰,同样面临着可能被行业和市场洗牌的残酷局面。
有数据显示,顺丰、韵达、申通、中通、圆通、百世、德邦这七家快递业中的头部公司已占领了超过7成市场份额。
虽然现在网购盛行,类似拼多多等新平台兴起,但随着整体基数的提升,以及网购增速的下降,快递行业增速目前大致保持在30%左右。
由于基数较大及网购增速下滑,快递单量增速已呈下降趋势。当下来说,快递行业虽仍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尾声,但它也要进入成熟期了。
在这个情况下,快递行业需要抱团取暖“找爸爸”了。
2018年中,马云说,菜鸟将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目标是将物流成本从目前的GDP占比16%降低到5%。
相当豪迈,原话是:“如果一千亿不够,我们会投资几千亿。”
马云向来高举高打。
就像他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说了一个新名词:“新零售”。当时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很快,新零售呈燎原之势,两三年后,人们才回味过来。
如今上市的五家快递,阿里已经投了三家,除了独行侠顺丰之外,阿里就差韵达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15年5月,阿里巴巴联合旗下云锋基金投资圆通快递,当时持股约11%。
2016年10月圆通快递借壳上市。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系合计持有圆通快递17.03%的股份。虽然阿里曾在2018年Q4减持圆通逾50万股,但仍是其第二大股东。
2018年5月,阿里巴巴系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
今年3月11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将投资46.6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至此,阿里巴巴“菜鸟联盟”再扩容,已经投资包括圆通、中通、申通、百世等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并购扩张步伐形成了“包围圈”。
回望2008年,那时的快递天下,中通还没能挤入前列。
到今天,中通继续领跑“通达系”,借助拼多多等电商下沉的红利,连续三年业务量行业第一,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42.01亿元,甚至直逼顺丰。
这是中通有望超越顺丰的信号。
“通达系”过度依赖电商,甚至“已经沦为阿里的大腿”。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阿里联合通达系,最坐立不安的应该是顺丰。
近几年来,顺丰的快递业务量由2016年的25.8亿件到2018年的38.69亿件,从四家快递公司的业务量走势上,明显的看出,顺丰的增速远不如“三通”快递。
而且最近,唱衰顺丰的声音也突然多了起来。
顺丰2018年的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滑4.57%,乃上市后净利润首次下滑。
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时,对2016年~2018年业绩作出承诺:2016年、2017年、2018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1.85亿、28.15亿和34.88亿,三年累计不低于84.88亿。
虽然顺丰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但是姿势却不甚优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中通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13.0%上升到2018年的16.8%,高于第二名韵达3%。从2016年起,中通的市占率超过圆通,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行业第一。
而2018年,顺丰业务量的市占率7.63%,较2014年11.53%的市占率,降低了近4个百分点。这说明,就业务量而言,在整体快递行业中顺丰没有跑赢平均值。
是的,顺丰在规模上掉队了。
但综合数据来看,顺丰仍然是中国最好的快递公司,至今也还是第一。
但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战略上出了问题。
对于顺丰来说,什么事都要当老大,都要自立门派,这其实是和当前的产业格局格格不入的。
顺丰也不是不想拉帮结派,还联合几家行业伙伴做了快递柜。
但是,你让圆通申通韵达等等跟着顺丰跑,人家肯定担惊受怕,所以,结局是没有一家快递公司站队顺丰,而顺丰自己成了行业的独行侠。
而“抱团扎堆发展”,是浙江农民文化的特点。
所以,三通一达的特点是独特的加盟制,而不似顺丰的直营制。
但是加盟商之间的利益极难平衡,中通逆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精明的赖梅松把自己20%的股份让给了加盟商,与加盟商股权置换,利益共享。阿里菜鸟的入股更是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2018年与阿里巴巴投资相关的四家上市快递公司业务量:
圆通快递共完成66.65亿件,申通快递完成51.11亿件,百世快递完成54.7亿件,中通快递完成85亿件。
这四家公司业务量合计257.46亿件,占全国507.1亿件快递量的50.8%。
也就是说,即使不将其余阿里系的快递企业计算在内,阿里系也已经占据了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市场格局并非就此盖棺定论。
顺丰给自己的定位是综合物流服务商,要循着国际前辈的成功路径。
虽然2018年的步子迈得有点快,主动选择了牺牲眼前利益,但回报多寡,尚需来日验证。
所以,还是阿里的天下?
。END 。
声明:此消息(含图片)系本平台转载发布。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