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烯烃和芳烃论坛暨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76家单位的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处处长邵稷在成立大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轻烃芳烃产业迅速发展,中国石化联合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企业服务是一件好事,希望未来轻烃与芳烃委员会能做好企业的桥梁作用,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产业服务好。
随后大会审议通过了工作规程、表决和选举办法和专委会成员名单,并选举了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会。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锁山当选为第一届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书兵、王少飞、王军峰、牛斌、白雪松、刘晨光、许锦、杨卫东、张彤、张强、林良忠、罗强、郑爱国、曹正国、戚志强、潘学铮为副主任委员;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部能源处副处长李宇静为秘书长,方志平、朱连勋、刘雅文、姜玉起和程丽鸿当选为副秘书长。
李锁山指出,下一步,专委会首先将通过行业调研开展行业数据分析,有效发挥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将汇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提出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寻求解决途径,促进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资源优势,形成良性运转的会员服务体系。其次倡导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引导业内企业规范管理。三是将汇集来自生产企业、贸易企业、科研院所、装备企业、金融机构的声音,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成立大会结束后,第一届轻烃与芳烃专委会秘书长李宇静主持了烯烃和芳烃论坛。
李锁山分析了国内烯烃和芳烃市场的发展前景,并预计全球GDP增速下降,对石化产品需求将放缓,2019年将成为化工行业的“分水岭”。新一轮全球石化产能扩能投产高峰即将来临,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国内化工市场将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同时行业兼并重组整合不断涌现。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彤介绍了美国乙烷市场供需关系,并指出未来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将计划组织企业统一开展乙烷丙烷等轻烃资源的进口采购工作,避免多头对外,规避贸易风险。
美国Enterprise公司副总裁Justin Kleiderer介绍了美国LPG等能源的出口情况,在他看来,美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到了一个瓶颈期,增量需要通过出口解决,他们公司近年来的NGL和原油等出口都是在持续增长。Enterprise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乙烷出口设施,现在每年的出口量是420万吨,未来可达到1000万吨/年的出口量。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处长郑宝山介绍了我国芳烃产业链的竞争力,他认为全球芳烃产业链出现产能过剩,这种过剩情况正在向上游转移,中东PX的出口规模大幅增长,东北亚其他地区PX产能保持稳定。通过详细分析国内两种原料路线、两股势力、两种技术流派的芳烃竞争力,他认为我国新建芳烃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完全具备与国外芳烃竞争的能力。
第一届轻烃与芳烃专委会副秘书长方志平介绍了中国石化低碳烯烃与芳烃技术开发进展,中国石化低碳烯烃新技术研发重点有:甲醇制丙烯(MTP)、烯烃歧化(OMT)、烯烃催化裂解制乙烯(OCCE)、丙烷脱氢(PDH)、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OCM)、合成气反应耦合制烯烃(STO)、原油裂解制烯烃技术。中国石化芳烃新技术研发重点有PX结晶分离工艺技术、甲醇制芳烃(MTA)中试技术、劣质重芳烃转化生产二甲苯新技术、芳烃单塔吸附分离技术、生物质制芳烃技术、合成制芳烃技术。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处长赵文明则阐明了我国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并指出,乙烯行业门槛高、集中度高,但近几年主体逐渐多元化,国内乙烯行业开工率保持高位,发展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