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后台回复【福利】,领取化工人4重福利(兴园专属整理内容)
②后台回复【设备】,领取15册《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全套书籍
③后台回复【园区】,领取40G化工园区安全培训资料
近日,唐山旭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对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相应优化,将“1500万吨炼油+200万吨PX+120万吨乙烯”调整为“1500万吨炼油+350万吨PX+150万吨乙烯”,PX产能大幅增加150万吨。
据统计,到2020年,国内新增PX产能将达到2100万吨/年,总产能3370万吨,实际产量与2850万吨/年需求量基本相当。这或许是国内PX产业格局调整竖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之而来的是超过55%的进口总量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国内PX市场竞争将复制聚酯(PTA)竞争曾经历过的格局,即从国企、进口和民营三足鼎立,到国企与民营的两强相争,并在相当程度上由民企主导的局面。
PX短缺时代:国企出色解决国人穿衣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为骨干,国内共有17家PX生产商,总产能1383万吨/年。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家国企占总产能59.5%;其他包括台资、民资等占40.5%。
我国改革开放对纺织产业链的格局形成和演化发挥着主导性影响,市场开放具体到纺织产生链,呈现出制衣—纺织—聚酯逆向逐步放宽的特点,并演化成国企自上而下、民企自下而上发展,最终在PX和PTA交汇的产业形态,国企主导PX,民企主导PTA。国有企业在PX—PTA短缺时代,解决了国人穿衣问题。1993年,全国停止使用布票,终结了布料短缺。
矛盾纠葛:错失PX与PTA协调发展
据统计,2017年PX进口1444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的 59.2%,连续3年超过55%,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这与近10年来国内城市快速扩张发展,化工区与新建居民区规划产生矛盾,使某些地方、某些人妖魔化PX有关。
2007年,厦门利益群体有意扭曲PX性质,把毒性与汽油相当的PX夸大为剧毒化学品;2014年4月,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百度百科”PX辞条肆意修正,引起清华大学学生PX科学释意辞条“保卫战”。
据统计,自2007年,先后有厦门、大连、茂名、宁波、上海、昆明等城市因为规划建设PX装置而引发群体事件,当地政府妥协退让,项目停建;而同期日、韩等国乘势发展,目标市场锁定中国, 2000年国内供求基本平衡的PX,与下游PTA走向极度失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曾挺身而出,在央视大力宣传PX的科学知识。大连市电视台深入扬子石化,请生产专家现身解说PX的安全生产、有效的风险防控和产品的低毒性,向市民宣传,为该市建设芳烃项目营造氛围;大连恒力450万吨/年芳烃项目也是国内时隔10多年后首套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特大型生产装置。
中国错失了自2005年以来PX与PTA同步协调发展的机会之窗,造成PX与PTA区段性短缺和过剩,导致芳烃产品链约60%的利润集中在PX环节;而国内市场过剩的PTA则举步维艰。据统计,2018年PX理论盈利779元/吨;2018年前11个月,国内进口PX约1440万吨,创历史新高,效益被国外厂家拿走。
产能井喷:是三足鼎立还是两强相争
技术进步是芳烃规模扩大的主要推动力。2015年,中国石化依托扬子石化芳烃装置,建设3万吨/年PX示范项目,攻克了芳烃成套技术最后难关——吸附分离技术,国内芳烃建设门槛大幅降低,为国内PX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度规模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基本因素,目前PX项目以100万吨/年起步。
大连恒力石化450万吨/年PX生产装置投入商业运行,已经主导了PTA产业的民营资本大举向其上游PX发展。这预示着国内PX市场变局大戏已经拉序幕。
据统计,到2020年,包括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更大规模、更新技术PX生产装置将建成和投入运行,上述3家企业新增产能合计达1450万吨,占新增产能68%。届时国内PX市场将呈现国企、进口、民营三家并存新格局,争夺市场的大战难以避免。
分析三种资本的PX未来走向:
中国石化9家企业合计产能493万吨/年,与刚投入运行的大连恒力PX450万吨/年规模基本相当,也低于周边国家平均产能,起步早的国企在规模竞争上处于弱势。但份额之争优劣势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链的匹配性状,中国石化自有330万吨PTA产能,自我消化部分PX,部分进入市场,产品链优势明显。
中国石化也正进一步优化和匹配资源:以自有芳烃成套技术在海南炼化新建的100万吨/年PX装置即将投产;并时隔10多年后,再度规划投资新建超过300万吨/年PTA装置;扬子石化等具有较大规模的PX装置与进口比有属地优势,与新建民企比,有装置完成折旧,以及炼化一体化配套优势和企业群资源优化优势。
因此,即使是出于生产连续性考虑,国企现有大部分产能不可能退出。
恒力、逸盛等新晋PX巨头同时也是PTA主要生产商,他们的PX装置产量将首先满足自身下游PTA的原料需要,替代先前的进口。
进口产品随着额外的关税和物流成本,与本土企业相比,竞争处于劣势,这意味着中国国内PX市场将淘汰进口产品。
三足鼎立只存在于国内新产能增加过程中,是暂时的,最终结局可能是国有和民营两强相争——国企炼化一体化优势和民企规模技术优势相抵。但民企起码在一定期间内,将复制PTA演变格局,主导PX市场,构建上下游匹配的企业集群。
产业变局:境外竞争对手隐约可见
综观全球,亚洲地区是芳烃产业链配套最完善的地区。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PX产能约5353万吨/年,其中亚洲4535万吨/年,占全球产能85%,中、日、韩分别为1260万吨/年、970万吨/年和390万吨/年;2018年至2020年,国内新增产能2030万吨/年,总产能3290万吨,产能主要集中在江、浙、闽、辽,与PTA的产能基本重叠,产能、产地高度集中。目前,约85%的PX用于PTA生产,预示着新建PX投入运行后,暴增的产能将首度超出国内需求量,PX市场从供不应求反转为供过于求。
技术新、规模大的新装置,会倒逼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国内PX行业整体竞争力。而近中期国内拟建和扩建PX更达37家,规划产能5950万吨/年。严重过剩的PX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中国全球纺织产业链核心地位也更加稳固。
短短30年时间,中国从为10亿国人做衣服,到为全球70亿人做衣服,成为服装大国,这是基于国内市场需求大、人工成本低两大基本因素。这也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化工大国没有发展完善的芳烃—纺织产业链的主要原因,也是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没有继续向PX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原因所在。劳动力作为可变动成本,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国国内工资水平上涨,服装产业向劳动力成本低的东南亚、印度等地转移正成为新的趋势。
逾千万吨PX退出中国市场会选择如何落地?在日、韩本土延伸概率较小。而印度具有中国发展纺织业同样条件,即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近年来不断有新建PX和PTA投入运行。
内容来源:《中国石化》杂志,作者蒋连家。
更多精彩等你看
兴园研究精彩文章大回顾:
与德国化工园区相比:我国园区发展的3大难点!
山东第三批化工园区新鲜出炉,13家园区需完善再认定
中国化工园区如何安全发展?从现状、问题、对策3方面解读
化工园区该如何实现绿色发展?4大园区案例看未来方向
宁波石化开发区如何开展第三方安全管理?三个重点管理的明明白白
一文读懂化工园区危机处理:现状、背后真相及应对策略!
中国化工园区30强系列
五年来上榜园区大起底
30强区内重点企业大剖析
中国化工园区潜力十强透析
兴园看山东系列
东营 | 聊城 | 德州 | 济宁 | 潍坊 | 淄博 | 青岛
兴园说搬迁
各省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相关政策
山东 | 安徽 | 陕西 | 河南 | 甘肃 | 广东 | 天津 | 四川 | 云南 | 湖北 | 福建
企业搬迁改造典型案例
青岛 | 鲁西 | 庆阳
外企系列
巴斯夫 | 陶氏 | SABIC | 朗盛 | 埃克森美孚 | 默克 | 英力士 | LG化学
化企系列
万华 | 鲁西 | 恒力 | 玉皇 | 齐鲁 | 巨化 | 海科 | 东明 | 荣盛 | 利华益 | 垦利 | 传化 | 华鲁恒升 | 桐昆 | 东方盛虹
产业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