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2.底板等高线由里向外标高降低的为构造盆地。
(×)3.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4.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或近于一致的称为走向断层。
(√)5.煤层底板的稳定性对支架底座的结构影响很大。
(√)6.井下采掘工作破坏了原岩应力的平衡状态,会引起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
(√)7.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的应力进行重新分布,其变形、移动和破坏可能是多次重复的。
(√)8.巷道维护须从提高围岩强度和控制围岩应力两方面采取措施。
(×)9.锚杆支护属于被动支护。
(×)10.围岩是巷道支架受力的施载物体,是巷道支护的对象,不具有承载功能。
(√)11.《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12.巷道坡度越大,支架的迎山角应当越大。
(√)13.锚杆全长锚固时,锚固力在锚杆中部最大,孔口最小。
(√)14.锚杆支护是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巷道支护目的的。
(√)15.巷道支护时应尽量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
1.破碎顶板容易发生局部漏顶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护,易发生工作面(C)冒顶事故。
A.压垮型 B.推垮型 C.漏冒型
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A)。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推断层
3.等高线间距大致相等,表明煤岩层的(B)。
A.走向稳定 B.倾角接近一致 C.单斜构造
4.(B)是断层的走向与煤(岩)层的走向平行或近于平行的断层。
A.倾向断层 B.走向断层 C.斜交断层 D.逆掩断层
5.断层面与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煤层的交线称为(D)。
A.断层线 B.断盘 C.断距 D.断煤交线
6.当煤层水平掘进巷道遇断层后,一般的处理方法是(A)。
A.改变掘进坡度 B.停止掘进 C.改变掘进方向 D.不改变掘进坡度
7.巷道支承压力是由于(A)。
A.开掘巷道后自然形成的 B.支护引起的 C.岩体内固有的
8.局部充填法适用于顶板坚硬且不易垮落的(A)中。
A.薄煤层 B.厚煤层 C.中厚煤层
9.最佳的巷道支护是(A)。
A.允许连道围岩在一定范围内变形 B.不允许巷道围岩变形 C.允许巷道围岩有较大变形。
10.
巷道掘进过程中,测量人员在巷道中标定腰线是为了控制巷道的(A)。
A.坡度 B.方向 C.高度
11.在矿井生产过程中,渗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采煤工作面的任何水源水,统称(A)。
A.矿井水 B.矿井突水 C.矿井水害
12.棚式支护属于(A)支护。
A.被动 B.主动 C.间接
13.采区巷道矿压显现最强烈的阶段是(B)。
A.巷道掘进阶段 B.采动影响阶段 C.无采掘影响阶段
14.《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打锚杆眼前,必须首先(C)。
A.确定眼距 B.摆正机位 C.敲帮问顶
15.《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A)采用锚杆支护时,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A.煤巷 B.岩巷 C.硐室
16.倾斜巷道支架的迎山角用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偏差(A),不得退山。优良:偏差:+0.5°,不得退山。
A.+1° B.±1° C.-1°
17.《煤矿安全规程》第九十二条规定,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B)。
A.作业标准 B.施工组织设计 C.作业程序
18.《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锚喷巷道锚杆外漏长度为(A)mm。
A.0B.≤30C.≤50
19.金属支架多用于(A)。
A.回采巷道 B.石门 C.永久巷道
20.巷道砌碹时,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碹拱上部必须充填不燃物垫层,其厚度不得小于(C)m。
A.0.3B.0.4C.0.5
21.对于泥质类软岩,遇水后会出现泥化、崩解、膨胀、碎裂等现象,从而造成围岩产生(A)。
A.很大的塑性变形 B.破断 C.整体垮落
2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维修倾斜井巷时,(A)上、下段同时作业。
A.严禁 B.允许 C.不得
23.树脂药卷直径和钻孔直径之差应为(B)mm。
A.3B.5C.7
24.架设梯形金属支架时,棚脚的岔脚一般应相当于棚腿长度的(B)。
A.1/3~1/4B.1/4~1/5C.1/5~1/6
25.拱形巷道拱的作用主要是承受(A)。
A.顶压 B.侧压 C.底压
26.随着煤层倾角增加,顶板下沉量将(A)。
A.逐渐变小 B.逐渐增大 C.不会改变
27.当断层处的顶板特别破碎,用锚杆锚固效果不佳时,可采用(B)。
A.架棚法 B.注浆法 C.打木柱
28.巷道交叉点(A),通常认为顶板压力越大。
A.越多 B.越小 C.越少
29.煤层顶板悬露时间越长,煤层顶板压力(B)。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30.在处理煤层顶板冒落事故中必须有(C)检查和监视顶板情况。
A.瓦检员 B.放炮员 C.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