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
初 春
春意渐浓,乍暖还寒,树叶的叶芽慢慢地舒展,花儿的蓓蕾初绽。春风拂过,电厂的迎春花飘然起舞,一抹斜阳懒洋洋地挂在空中摇摇晃晃不肯离去,唯有那高架线上热火朝天的青年工人和施工现场灯火通明的春夜,让这初春有了一种别样的美。
初春二月,正值电力公司机组大修之际,现场马达轰鸣,钢花四溅,施工人员忙绿的人影穿梭其中,他们中有一道瘦瘦弱弱的身影格外显眼,与轰鸣嘈杂的大型机械格格不入。他看似是那样的斯文儒雅、弱不禁风,他就是电力公司众所周知的“追梦书生”王朝正。
提到书生总让人想到清代诗人黄景仁所言:“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王朝正与书中所言书生不同。他纵然有书生的温文尔雅,却丝毫没有一点书生的酸腐气质。他有着一股子“拼劲”,工作时不分苦活脏活累活难活,不分时间地点,他永远在工作的最前沿。检修工作期间维修电动机时曾遇到不可攻克的难关。电动机在长期使用下里面外面都裹满了油污,气味难以承受,又因工作操作范围小、安全系数低一时难以拆卸。正当大家准备放弃维修决定更换新机时,王朝正一马当先缩进了设备下拆起了电动机。在那低矮的设备下他弯身躬着,狭窄的空间到处都是油污,他蹲在那,艰难地移动,举起手缓慢地清洗电动机的每一个角落。一只手累了他就换一只手,一只脚麻了他就跪在地上,努力地睁着眼睛举着双手。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他这一蹲就是四个小时。等他清洗接近尾声的时候,他缓慢站起来又迅速一个趔趄险些晕倒。脸上身上都是油污,实难看出是那个“一笑暖春风“的白面书生。
春风吹过,却吹不干他后背的汗渍,吹不散他对梦想的追逐。他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了岗位,在最脏、最苦、最累的运行岗位上辛勤耕耘10余载,默默守护甘当设备“好保姆”,在熊熊炉焰里磨砺成了一粒闪闪发光的真金。
说起追梦,他是草根出生,却不待扬鞭自奋蹄。2004年中专毕业的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梦想就来到了安稳这片热土。那时候的安稳还是一个距离主城有一天路程的偏远山村,那时候正在建设的电厂还是一片凄凉荒芜,他和从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一样,住着十几人一间的大通铺,吃着五块钱一碗的大锅饭,喝着附近堰塘的黄色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空调,而他从未言苦,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奋斗,他上班在学习,下班在学习,走路在学习,吃饭在学习。凡是他看见的没有他不感兴趣的,曾经有厂家来增设一面6kV开关柜,他查图纸、找资料、理清每一根线路,计算保护定值,电缆选型、线路安装,他全程跟着厂家参与安装,每时每刻都看见他围着设备转来转去,仿佛总是担心有什么漏掉的他没有掌握。他喜欢记笔记,他的工作服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以便随时记录学习的内容和处理的隐患,十年里,他抽屉里堆积的笔记本多达上百个。十年间,他终于也从一名稚嫩的中专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电气专工。而这追梦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困苦、努力心酸,恐怕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细细体会。
春寒陡峭,他却是那样的温暖,春意盎然,他不负青春之名。其实人的青年,就如同这季节中的春天,生动活泼、朝气丰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青春之名,筑圆梦之路,让我们趁着光芒肆溢的青春,用宝贵的青春有声有色地描绘在新时代的每个角落!
本期编辑:文孟俊
审 核:王宏伟 敬廷明 向琼 王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