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32亿吨,增至2018年的36.8亿吨,净增114倍,煤炭供给由严重短缺转变为产能总体富余、供需基本平衡。
70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净增114倍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走势,如图所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煤炭产能大幅增加的同时,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整顿秩序、关井压产、关闭破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和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煤矿数量由1997年的8.2万处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不到5700处,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实现由多、小、散、乱向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也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年产1000万吨的综采设备、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机等成套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功应用,全国煤矿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78.5%、60.4%,已建成18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生产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全国煤矿实现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三个明显下降”。
同时,也将煤矿“四化”技术装备和机器人纳入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遴选范围,煤矿智能化建设与机器人研发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群、钻锚机器人、选矸机器人以及各种巡检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现场应用,其他各类煤矿机器人正在立项研发过程中,煤矿机器人研发形成了跨界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
也将是世界市场变化的重要主导因素
预测2019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将保持现有的进口规模。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口煤炭7462.8万t,同比下降1.8%。全年来看,国内煤炭市场受进口煤冲击的可能性加大,若不再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和工作措施,国内煤炭用户出于对成本、价格和煤种的种种考虑,仍有可能继续加大煤炭进口,也许全年煤炭进口量还将小幅增长,达到2.9亿t左右。
目前,我国无论是从人口规模增长、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发展来说,还是从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承诺、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革命的要求来讲,煤炭消费增长的高峰期都已经基本过去,今后煤炭消费可能处于峰值区段,再次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基本稳定小幅波动,长期看逐渐下降应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国内煤炭新增产能的扩张,严防新的产能过剩,我国煤炭市场的稳定也将有力促进全球煤炭市场基本稳定,“中国稳,则全球安”。
参考文献:梁敦仕.2018年世界煤炭市场特点及2019年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19,45(05):118-129+134.
文案:胥静
编辑:成小阳
美工:胥静
审核:孟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