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9月20日上午召开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自然生态保护的有关情况。会上,刘友宾做出如上介绍。
刘友宾指出,近年来,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
刘友宾表示,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秋冬季期间的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秋冬季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蓝天,呼吸更多清洁空气,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在这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应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他说,今年秋冬季,将继续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攻坚行动总体的思路是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聚焦影响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立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同时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责任落实,有效改善秋冬季空气质量。
与去年相比,刘友宾指出,攻坚行动措施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更加强调依法依规。坚决反对“一刀切”,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严格依法依规。最近个别自媒体把秋冬季攻坚行动和停产停工划等号,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更加突出科学施策。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各地根据《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实施企业分类分级管控,达到A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
——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
刘友宾称,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在向相关部门、地方、专家等征求意见,待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将向媒体朋友通报,同时指导重点区域各城市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