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维修作业危害风险评价记录表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1
|
准备工作 |
不按规定要求办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 |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
严格办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严禁违章作业,按规定执行 |
1 |
3 |
3 |
|
外来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 |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
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资质及等级许可范围审查,不合格者不得录用施工 |
1 |
4 |
4 |
|
||
没有制定检修方案,没有落实检修人员、组织及措施 |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
作业前制定检修方案,经使用部门审核。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具体安全工作 |
2 |
2 |
4 |
|
||
检修负责人没有组织检修人员到现场交代检修事项,检修人员不清楚现场情况 |
人员伤害 |
检修负责人交代事项后,进行作业,严格按规定执行 |
1 |
3 |
3 |
|
||
如需其他特种作业没有办理有关作业证件 |
事故,人员伤害 |
根据需要办理有关证件,按照规定制度执行 |
1 |
3 |
3 |
|
||
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 |
易违章、人员伤害 |
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 |
1 |
4 |
4 |
|
||
检修的设备或管线未清洗,或清洗置换不合格 |
火灾、人员伤害 |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 |
1 |
4 |
4 |
|
||
检修的设备或管道不与外界隔绝 |
火灾、人员伤害 |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
1 |
4 |
4 |
|
||
监护不足,监护人不到位 |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离岗位 |
2 |
2 |
4 |
|
设备检维修作业危害风险评价记录表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2
|
作业前安全措施检查 |
作业所使用的消防器材不足,对通讯照明、气体防护器材未进行专业检查 |
事故扩大,人员伤害 |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作业场所备有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和通讯照明等相应急救设备 |
1 |
3 |
3 |
|
检修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器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或作业前未检查 |
事故、人员伤害 |
对检修作用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扳手、管钳、锤子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不得使用 |
1 |
2 |
2 |
|
||
对检修设备电器电源未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需要断电部位未悬挂“禁止启动”安全标志并加锁 |
事故、人员伤害 |
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切断需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安全标志并加锁 |
1 |
3 |
3 |
|
||
对检修现场的爬梯栏杆平台等未进行检查 |
事故、人员伤害 |
应对检修现场的爬梯、栏杆、平台、盖板等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 |
1 |
2 |
2 |
|
||
使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没有配备漏电保护器 |
触电、人员伤害 |
有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配备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 |
1 |
3 |
3 |
|
||
未对检修现场周围易燃物、障碍物等进行清理 |
火灾、人员伤害 |
作业前进行严格检查,清理现场 |
1 |
2 |
2 |
|
||
消防通道行车通道等不畅通 |
影响救援、事故扩大 |
作业工具和材料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影响生产设施、装置人员的操作与巡回检查 |
1 |
3 |
3 |
|
||
维修现场通风不良
|
引发事故 |
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或者佩戴空气呼吸器等相应措施 |
1 |
2 |
2 |
|
||
夜间没有足够照明装置 |
人员伤害 |
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装置 |
1 |
2 |
2 |
|
||
检修现场没有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并设夜间警示红灯 |
人员伤害 |
对检修现场的坑、沟等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也可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并设夜间警示灯 |
1 |
2 |
2 |
|
||
照明设备触电危害 |
触电、人员伤害 |
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小于等于12V。 |
1 |
2 |
2 |
|
设备检维修作业危害风险评价记录表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3 |
作业中 |
作业人员未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佩戴不当 |
中毒、人员伤害 |
按规定穿戴劳保工作服、工作鞋,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
1 |
2 |
2 |
|
在设备内切割作业后切割物件落下,温度高 |
人员伤害 |
切割作业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由专人看护 |
1 |
2 |
2 |
|
||
未定时检测,与作业现场未建立联系 |
人员伤害 |
作业中加强定点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加强现场联系 |
1 |
2 |
2 |
|
||
设备内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 |
高空坠落人员伤害 |
严格检查,违反者,按规定进行处理 |
1 |
2 |
2 |
|
||
设备内焊接作业烟雾大 |
人员伤害 |
加强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1 |
2 |
2 |
|
||
设备内作业,扳手等工具放置不稳或者把持不牢,造成脱落 |
人员伤害 |
工具放置平稳。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1 |
2 |
2 |
|
||
设备内施工粉尘多 |
人员伤害 |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1 |
2 |
2 |
|
||
电焊机接线不规范引起事故 |
事故、人员伤害 |
专业人员对电焊机接线,不得将裸露地线搭接在装置、设备的框架上 |
1 |
2 |
2 |
|
||
拆除设备人孔螺栓等配件,不按规定放置,导致高空坠落 |
人员伤害 |
集中放置指定地点。由专人看护 |
1 |
2 |
2 |
|
||
擅自变更检修作业的内容、范围或地点 |
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害 |
严格按照作业许可证施工,按规定执行 |
1 |
2 |
2 |
|
||
作业工程中出现危险品泄漏、或人员不适 |
人员伤害 |
停止作业,撤离人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1 |
3 |
3 |
|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办理相应许可证 |
人员伤害 |
按照规定执行,办理相关许可证,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
1 |
2 |
2 |
|
设备检维修作业危害风险评价记录表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4 |
完工后 |
没有将因检修而拆除的有关安全设施进行复位 |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
检修完将有关安全设施复位,认真检查 |
1 |
2 |
2 |
|
没有对现场进行清理 |
引起事故、人员伤害 |
及时清理 |
1 |
2 |
2 |
|
||
没有将临时使用的检维修工具、照明设施等及时移走 |
引起事故、人员伤害 |
认真检查,将所需设施归还 |
1 |
2 |
2 |
|
||
设备内遗留异物 |
引发事故、人员伤害 |
设备内作业结束后,认真检查设备内外,不得遗留工具等 |
1 |
2 |
2 |
|
||
没有对检修完毕需要试车的设备设施进行单体及联动试车验收交接,需要校验的设备进行试验 |
影响生产、财产损失 |
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试车交接,强制校验设备 |
1 |
3 |
3 |
|
评价人员: 审核人: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