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有"病",超市有"药"吗?
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易物,到以货币不仅是易物,还交换了一种情感和信念。国内现代零售行业从70 年代起步,到21 世纪后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亦深深影响着快消品行业的发展。
而2016 年开始的线上下融合,盒马和永辉生活的大举开店,京东到家的广泛合作,又带来了新的趋势。
电商的模式主要在家电、服装鞋帽、3C领域占据着有力的地位、这些都是低购买率、高毛利率的商品、在快速消费品领域电商还未有收获!
但2018年随着盒马鲜生、生鲜超市的试水、对于快速消费品有了新的认知。怎样突破电商的物流瓶颈有了一定的积累经验;
快消品物流基本可以划分为撮合模式和自营模式。但是在物流交付上,各家模式也多多少少有些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快消品B2B物流模式。
第一种,第三方仓储模式
模式解读:专业的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不参与交易,不控货,不代理商品,专注于第三方配送服务。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平台:烟台益商,配送规模达到30亿+,目前全国各地经销商也均在建立这类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服务于本地的快消品经销商。
PS:目前国内如浙江网仓,蜂网物流,也开始涉足该领域,与各地仓储物流公司合作模式上也较为多样,如出技术,或者是仓库托管等形式。
-
优势:统仓统配,物流成本低,公交化配送,交付及时。
-
劣势:不能够实现个性化服务,低温,短保产品不适合。
-
第二种:零售通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零售通采取区域仓+城市仓+地方分拨三级仓储模式,品牌商将商品配送到区域仓后,统一由菜鸟物流管理,小店在平台下单后,系统根据指令,将商品在中央仓分拣,并配送至各地区城市仓或是第三方分拨仓,最后再由地方合作伙伴配送。
PS:零售通虽然是三级仓储,根据商品的高低频属性,分拣和配送一般经过两次即可完成。
-
优势:仓储越大,仓储的成本就越低,商品越集中,商品的周转的速度就越快。三级仓储模式,灵活高效解决长尾低频和高频商品之间物流的问题。
-
劣势:订单密度不够,搬运次数会增多,配送成本难以降低。
-
第三种:京东新通路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品牌商只需要将商品配送至京东全国指定的中央仓。新通路依托于京东多年构建而成的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直接通过其中央仓到地方服务站的分拨配送。
PS:京东新通路7月1日起,开始全国覆盖。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覆盖全国的B2B平台。
-
优势:快,无需多说。
-
劣势:当区域市场流量和订单密度不够,所有物流体系里面,京东的物流成本最高。
-
第四种:中商惠民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典型高线市场自营型平台模式,现金采购,货权属于自己,平台自主管理自主配送。
PS:目前国内主流自营型平台,均采取类似模式,如店达,云蚂蚁等。
-
优势:自主仓储,物流,货权,可灵活根据门店需求进行配送。
-
劣势:高线市场,成本极高,订单需有一定的起送量需求
-
第五种:店商互联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在第四种自营仓储的基础之上,在高线市场额外增加了一个第三方的前置仓。解决了省会部分地段限行,4.2m车辆在狭长堵塞的路段无法配送以及小散订单交付成本的问题。
-
优势:省会,特别是商圈地段,前置仓模式,通过面包车和三轮车可实现快速配送。
-
劣势:成本,二次搬运,第三方服务质量不可控。
-
第六种:掌合天下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通过自营中央仓+各地服务站组织的前置仓统仓统配组合,解决了品牌商入驻的问题,让掌合云工厂模式终于落地,组织各地服务站做通仓统配,实现前置仓配送公交化,大幅度降低配送成本。实现商品高低频灵活有效组合。极大丰富平台商品的数量。
PS:掌合被供销大集控股之后,通过落地仓储模式,越来越接地气了。但是掌合模式与零售通模式较为相似,但是零售通强在中央仓,掌合如果本地统仓统配做成功,前置仓将会变得非常有竞争力。
-
优势:中央仓+前置仓通仓统配,有效解决供应链组织当中货龄与物流成本之间平衡的难题。
-
劣势:各地服务站是加盟模式,在供应链组织上,很难实现平台统一化管理,对物流提出了非常强的挑战。
-
第七种:唯捷仓储模式
模式解读:如果说统仓统配是公交车,那么唯捷城配就是专车模式,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极强的运营能力,灵活的按需定制化服务模型,可以做很多平台做不了的、场景极为复杂的交付服务。毫不夸张的说唯捷是目前国内城配服务商中服务最为稳定的城配物流公司,
PS:据悉,唯捷城配在全国二三线快消品统仓统配市场,已开始深入布局,经销商依靠自身的打底流量+唯捷的专业物流能力,在区域市场精益运营、系统赋能、优化提升、降本增效,可以有效帮助品。
-
优势:唯捷有非常强的物流信息系统服务能力,运营能力极其稳定,保证了城配服务场景中,终端B类用户的高体验。
-
劣势:对末端配送人员有较高的作业要求。
-
第八种:1号生活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与店商互联的前置仓配送属性上完全不同。1号生活前置仓是FDC,具备一定仓储职能,部分高频商品不经过中央仓,直接配送至前置仓,并由自己管理配送,中央仓用来存放低频,需要分拣的部分长尾商品。
-
优势:配送速度极快。非常适合交通拥堵,但是又对配送速度有要求的省会市场。
-
劣势:人员众多,管理难度极大,仓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
第九种:益嘉物流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益海嘉里集团下属的物流公司独立出来的城配运营体系,有益海嘉里商品流量打底,将自身高效的物流能力开放出来,为社会上更多有城配需求的厂商服务。
-
优势:依托于益海嘉里集团,实力非常强。
-
劣势:出身于品牌方,对控股有天然要求,经销商难以参与。
-
第十种,随手购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由于随手购采取的是团购模式,工厂按需生产,不留库存,对供应端生产有极高的要求,但是对仓储物流需求不大。
-
优势:货龄新。
-
劣势:配送周期长,物流成本较高。
-
第十一种:麦得邻仓储物流模式
模式解读:各地区经销商抱团,成立独立的城配物流公司在本地正常开展业务,并联盟其他地区的经销商,在麦得邻组织下,共同组网,成立城配网。
PS:目前麦得邻第一期十个城市组网已经成功。
-
优势:城配组网,能够下行流量。
-
劣势:各地区水平参差不齐,难整合。
目前国内B2B平台的物流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几种,还有提托于自身大物流体系的百世店加,依托于合作伙伴仓储的易酒批等等。不同的仓储模式,在运营,管理,配送,交付方面的效率也各有不同, 希望读者留言分享国内快消品B2B其他平台的仓储物流模式。
一、电商的增长瓶颈与快消品的突破
放眼全球,中国电商行业取得了领先的成就,其全面爆发与国内的人口基数、经济增长、社会需求、基础设施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相关。但是在经历了03 年的萌芽至今,电商增速已出现下行,2016 年网购市场规模为5.33 万亿,同比增长39.2%,预计2017年,增速回落至35%左右。此外,尤其需要关注的在于,网购用户人数增长已低于10%。
预计未来几年网购用户基数增长将持续下行,电商的流量红利时代已基本宣告尾声。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17 年末中国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数为10.85 亿台,同比增长6.3%,连续第5 个月仅维持个位数增长。而从网民上网时长数显示,已连续两年在26.2-26.5 小时/周之间徘徊。目前中国市场APP数约406 万个,其中50%用户只会安装25 个以下APP,80%用户只会安装35 个以下APP。这就意味着,网站\APP 等对于用户的抢占基本进入“存量人口”以及“存量时间”的存量争夺时代;
1
电商用户的争夺从来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此起彼伏。尽管从销售规模来看,阿里系占据整体网购GMV 规模约在65%,其中2017H1 天猫在B2C 电商中市场份额为50.2%,是京东的2x 以上。但是并不意味着淘系的安全,紧追不舍的既有老对手京东与唯品会的联合,还有拼多多、小红书等新社交电商的崛起。
根据用户安装独立电商APP 的情况,2016 年12 月,手机端仅安装一款电商APP 的用户占比为48.2%;17年6 月该值上升至71.3%,此期间阿里系优势巩固,独占用户比例近全市场用户60%;然而在2017 年12 月,经过了双十一、双十二的洗礼,71.3%的用户手机中安装了2 个及以上APP,而安装4 个及以上的用户达到历史新高的28.9%。消费者对一个平台的忠诚度往往难以维系。夹缝市场中崛起的新平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传统三大品类贡献电商主要增长。在2011-2016 年电商高速发展时期,推动消费者网购规模上涨中最重要的品类在于服装鞋履、消费电子和家电品类。我们以uromonitor 中B2C 电商的销售品类为例进行分析,2011 年服装品类比重为20.2%,消费电子比重为31.5%,家电品类比重为16%;该三大品类2016 年销售额是2010 年该值的51.9x、13.1x、15.6x,贡献了电商规模的主要增长。而如若将C2C 部分考虑在内,服饰鞋履的占比和对总规模的贡献将更大。
结合线上渗透率角度看,规模贡献最大的三大品类:服装、家电、3C 在2017 年渗透率方面已经达到约30%-35%水平(B2C),若综合考虑C2C 电商部分,则预计服饰、家电、3C 品类电商渗透率已接近35%-40%水平,我们认为到2020 年此三大品类总规模在5.3 万亿左右,而电商渗透率上限约在50%左右,因此未来继续提升空间较小。
1
快消品类能够提高消费者黏性和留存度
存量博弈市场中,用户黏性决定用户总量,决定用户是否保留该平台APP,决定用户打开次数与潜在购买。
因此传统品类3C 和家电(尤其是大家电)的更新周期决定了用户的购买次数极其有限,虽然服装鞋履饰品等品类优于家电3C,但是平均看,快消品及生鲜的购买频次最优。以2016 年贝恩与凯度追踪中国4 万家庭的统计数据显示,快消品中,酸奶、饼干和婴儿配方奶粉的年购买次数均超过10 次,而其他个护或家庭护理品类的购物频次也是相对较高的。
吸引消费者消费电商平台上的快消品类有利于提升消费者黏性和留存度,有利于存量博弈中占据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2016-2017 年阿里的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长期持续的价格战的原因所在;
2
传统品类,尤其是在传统大家电和3C 等品类,对电商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小。我们认为,未来更大的增长潜力的品类在于快消品类(到2020 年约14 万亿市场规模),目前整体渗透率约在7%,具体子品类渗透率中:食品10.4%,饮料2.5%,酒2.3%,美妆个护22.2%,家庭护理13.1%。而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由于物流的便利性,2016 年快消品的电商渗透率已达11.4%,而三四线城市目前渗透率约在6.6%。未来提升空间较大,能够接替家电3C 品类贡献电商GMV 增长。
此外,由于,电商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重复购买率。尽管快消品类在客单方面显著低于家电3C,但是综合前述分析对复购率的提升,也将有助于GMV 增长
1
快消品行业的纯线上模式长期难以盈利
既然快消品对于提高电商的用户黏性、复购率和销售规模都有着巨大的意义。那么对于电商而言,下一步决策的考虑点就在于:即便不考虑短期价格战的影响,从长期上看销售快消品是否能实现盈利?
一定程度上快消品渠道的建设在线下已经相对探索到零售端毛利的多方均衡点,超市中快消品类的毛利约在15%-20%水平;便利店通常在30%-35%左右水平,自有品牌考虑后端利润则相对进一步提高5%-10%。
由于电商平台在相同SKU 上平均价格整体低于线下平均价格。
我们参考京东数据,对自营平台以纯电商模式销售快消品进行测算:
假设:
1、客单价为100 元每单;
2、毛利方面,假设在不进行规模促销(如满99-50 等活动)情况下,快消品毛利为15%;
3、销售和物流费用参考17H1 京东相关费用:即销售费用率约4%,每单履约成本为11.53 元;
4、暂不考虑其他费用摊销
测算可知:
每单毛利=100 元*15%=15 元
销售费用=100 元*4%=4 元
物流费用=11.53 元
净利润=15-4-11.53=-0.53 元
所以,如果采用纯电商模式,从长期上是难以覆盖成本费用的。那么究竟在以上环节中,有什么成本或费用是可以降低的呢?
2
无需再赘述新零售是什么,而只需要记住新零售的本质是提升效率。电商需要快消品这个大品类来迅速补位增长,那么如何解决电商和快消品之间长期的盈利矛盾呢,我们认为就是以超市和电商为载体的新零售。
1)如何提高复购
复购率提高的重点在于对品类的优化,提高具有高频需求的商品——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超市中的快消品,
以及更加高频的生鲜品类。生鲜品类作为日消费级别的商品,生鲜商品的丰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消费者
留存APP 的概率,也进一步增强了商品的复购情况。
2)如何提高毛利
提高毛利的方式有:a.提高客单价;b.增加高毛利的SKU;c.提高原有商品毛利率;d.加快商品周转,降低损耗率等等方面。
前两点的实现,我们认为应结合在快消品类别电商销售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与大家印象中电商的低价不同,很多子品类的线上平均销售单价实则高于线下平均售价。原因在于,消费者在电商中选择购买更多的高端或进口品牌,从而提高了电商渠道的平均价格,而这些高端或进口品牌在线下的铺货往往不足;
3
物流费用的降低主要取决于:包装成本的降低、从城市仓到消费者的物流费用的降低。线下门店作为前置仓,能够有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包装成本从纸箱到塑料袋,冰鲜食品由原来需要的冰袋、干冰袋变为保鲜膜;而物流费用则因为仓到消费者的距离从20-30 公里以上变为3 公里以内亦显著下降。销售费用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结合,根据LBS 进行有效推送,提高营销精准性。且门店作为天生流量入口,将进一步扩大流量。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2018 年仍然是线上发力并购整合线下超市的大年,这一年将比2017 年更加注重具体模式的落地和改造。近2 个月以来,阿里控股高鑫,腾讯加持永辉,永辉增持红旗连锁股权,步步高停牌,腾讯永辉与家乐福签订战略合作。2018 年我们将在被改造的线下超市中看到收入端的增长与毛利端的改善。
新零售与快消品的物流难题
1)为什么线下的门店在越开越小?
2)为什么线下门店取消门店的后仓?
3)为什么线下门店SKU 越来越少?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什么样的渠道品牌能够在电商后时代成功?投资时候应当选择什么标的?
有电商流量支持,
有持续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有开店拓展运营能力
快消品,快速消费品(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的简称,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
最容易让人理解快消品包括包装的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及酒类和饮料。之所以被称为快消,是因为它们首先是日常用品。
它们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重复的使用与消耗、通过规模的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和价值的实现;所以新零售以前置仓、前端准备预测消费,快速配送来解决物流问题。
在2018年新零售是否可以使快消品得到崭新的生机 ,让我们
拭目
以待